頌恩堂歷史 馮國良長老
早在四十多年前吧,馬來西亞來了三個家庭,設立了本市的華人基督教會,是全用英語崇拜的。那時候華人不多,很多會員都是學生,後來這些學生和講廣東話的華僑成了中文部的開荒者,從此教會便開始了廣東話的崇拜。
教會初期是在那三個家庭的家裏聚會,後來借用Sherwood一所英文教堂崇拜。慢慢人數加贈,就買了當時叫做【華僑社】的會址。然後賣掉舊會址,買了現在St Lucia的懷恩堂。
天父很祝福我們,把教會人數天天加添,所以我們在南部開了分堂。因爲種種不同原因,我們南部分堂搬了好幾次家,最後在十多年前終於用籌款和向銀行借錢的方式把現在的頌恩堂買了下來。
那時候頌恩堂和懷恩堂都已經有英語部和華語部。華語部很多新會員來自東南亞,所以爲了滿足大家的需要,中文部已經改成粵語和國語的雙語聚會。英語部人數不多,甚至大部份都只是中文部會員的下一代。但慢慢英文部也開始穩定,人數加添,所以華人基督教會有了四個分堂,分別是懷恩堂中英文部,和頌恩堂中英文部。
過了一些時候,懷恩堂的英文部又加添了一個分會,所以那時我們的教會有五個分堂。這個分會後來因爲種種原因,包括負責人要搬到別省,所以這個分會就被解散,剩下四個分堂,卻仍然都是華人基督教會(CCCB )的一部分。
鑒於慢慢發現四個分堂有不同的需要,其中一位長老(Mike Husband)就替教會設立了一個管理結構,叫做CCCB Inc,讓四個分堂同屬於CCCB Inc之下,同忠於一個信仰,但已經成了四個獨立教會;每一個教會在財政上和行政上完全獨立自主,包括可以用不同的名稱,但是每個教會的會員都一定要是CCCB Inc的會員。這就是現在的情況。我們南部的中文部仍然用華人基督教會的名字,叫做華人基督教會頌恩堂,英文部不用華人基督教會的名稱,叫做Evangelical Church(福音教會)
四個教堂在很多的方面要互相合作;主日學就是一方面。起初是由中文部的家長負責,但現在大部分的操作都是在英文部;但是中文部在財政方面有補充,中文部的下一代也給英文部供應了將來的會員。我們和懷恩堂的中文部有很密切的關係,包括定時交換講員和一起舉辦福音活動。
雖然華人基督教會已經分爲四個教會,但我們都是從同一個根生出來的;在生長的過程中有前輩們的血汗功勞,有上帝的恩惠和保守。愿我們珍惜我們的教會,也珍惜我們的教會歷史,互相幫助,同心合意興旺福音。